我是HR小黄鸭,一个爱冲浪的职场人
带你关注热搜、吐槽八卦、记录生活
HR小黄鸭保持在冲浪吃瓜的一线,咱们随便闲聊,不上升高度哟。正赶上“金三银四”的招聘季尾巴,企业HR们可千万要擦亮双眼,谨防“套路应聘”。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工资底薪。近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套路应聘”诈骗案,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
案件回顾
据央广网报道,去年10月,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网络科技公司为了推广产品,在网上发布了急招销售的招聘信息。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自称有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验,还展示了所掌握的“优质客户名单”。公司对这些光鲜的履历十分满意,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底薪外加销售提成。
没想到这8人入职3个月,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业绩,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当公司准备将他们辞退时,8人仿佛早有准备,要求支付该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公司无奈妥协。
王某不久后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联系该公司后,该负责人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公司入职、赚取两份底薪,于是向警方报案。
警方介绍,经研判分析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专案组走访调取数十家用人单位上百套人事档案资料,确定了嫌疑人总名单。
入职后,团伙成员又通过伪造工作记录、雇佣人员假冒高价值客户并使用虚假身份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拖延在职时间,达到诈骗更多薪资的目的。一旦被识破,团伙成员就上门闹事,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
以往的花式招工手段
多数上当的都是应聘者
这回上当的是用人企业
可算是破天荒的事情
履历造假不仅是欺骗、品德失格问题
严重者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每一个求职者行走社会
应该遵守的行为底线
网友热议
“你细想,他能同时应聘那么多工作,干的都是不用坐班的工作,不用坐班的工作,大部分也都不给上社保”
“啥也没有,却能在这么多家公司面试通过,是有点面试技巧在身上的
“公司没有依法缴社保,只能说恶人自有恶人磨“
“学历网上都能查、行业经历聊几句就能知道真假、只能说公司和HR都没有很认真啊,低级错误”
不过,HR小黄鸭想说
履历的真实性不能简单依靠求职者的觉悟
企业也要担负起查核的责任
HR要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
企业要有明晰的用人标准
破除过于看重“完美履历”的人才观
同时,看到这次受骗的企业里
有一些想逃避社会保障责任的
多数没有为员工及时缴纳社保
以为减轻了负担,实际上是给自身埋雷
那么,HR如何又快又好的辨别简历真伪
1、年龄与学历的匹配
2、简历中是否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3、查看简历中是否有水分
一般简历中的成绩方面最好要用数字说话,比如一个人力资源经理,可以描述自己的成绩:把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从 20%降低到 10%,人岗匹配率从 50%提升到 90%,通过职员的调整,人均产值从多少上升到多少等实际数据。这样更能给人以真实感。
HR们除了提高自身的招聘效率、严格审核之外
还可以向企业高管提出招聘外包的想法
通过RPO外包服务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通过招聘外包引入相应资源
来补充现有人事结构的空缺或不足
既避免了出现案例中被招聘者骗的可能性
还可将精力投入到更核心的战略方向
(新闻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