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HR小黄鸭,一个爱冲浪的职场人
带你关注热搜、吐槽八卦、记录生活
小黄鸭保持在冲浪吃瓜的一线,咱们随便闲聊,不上升高度哟。话说,大家觉得什么样的员工,最受公司、上司的重视。大家肯定会说: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之类...小黄鸭要再补充一条:严格保守公司商业机密,不泄密!!!
商业秘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一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企业必然有自己独有的商业秘密。所以,如果员工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是有经济损失赔偿责任的、甚至会面临被起诉。今天小黄鸭就给大家分享一则,发生在韩国的员工泄密真实案例。
据韩国媒体报道,10月27日,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日前对泄露国家核心技术的研究员等7人进行了拘留和起诉,并对3人无拘留起诉。其中,三星4名员工被以“反不正当竞争与保护商业秘密法”起诉,因4人窃取三星半导体机密技术,并将资料外流,其中包括2位在职研发工程师及2位已离职工程师。
案件回顾
据悉,其中一位已离职员工曾在三星半导体部门任职,他被指控从2位在职人员手中获取三星作业手册、超纯水制造系统设计图与其他机密技术资料,并于2018年8月转职期间将资料外泄给一家国外企业,并在获得该公司职位后利用窃取资料协助新公司制造超纯水系统,疑将机密资料当做进入此公司的投名状。另一位已离职员工则在转职至英特尔期间,利用远程办公职务之便,将关键技术资料传输至家中设备并拍照,将三星超纯水关键技术的资料外流给英特尔。
对此,韩国最高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技术泄密案件中,由于泄密方式的隐蔽性,一旦犯罪嫌疑人离开或者逃到国外,就很难获得证人和证据。”
员工泄密事件,在国内也是屡见不鲜
某地方人民检察院通报过
近十年来受理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
其中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企业
2016年5月,“老干妈”前技术员贾某窃取并泄漏辣酱生产秘方
共计对“老干妈”公司造成经济损失共1000余万元
2021年3月,东软集团CT机研发部核心技术团队
盗取装有大量商业秘密的电脑/U盘/移动硬盘后“另起炉灶”
给东软集团造成项目、技术等损失共计4000余万元
此类案件,真的是不胜枚举
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在过去的管理制度中从未注重商业秘密的保护,则必将在发生泄密事件时陷入被动。经济损失惨重不说,甚至会因权属不清而出现无法主张任何权利的情况。那么,企业究竟要如何保护商业秘密,才正确有效呢?
企业一定要做的
①及时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替企业保守商业秘密虽说是员工的义务,但企业仍不可以掉以轻心,建议一定要在员工入职时就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且需要在协议中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以及认定范围,保密措施有哪些、以及对员工的职责要求,一旦违反之后所需承担的责任等。
②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商业秘密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因为当商业秘密被泄露时,即使企业能证明该信息的商业价值,但由于其主张的信息不符合保密性这一特点,很可能难以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对此,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场所采取保密措施,将涉密的经营场所进行区分管理,对特定区域的进入采取来访登记制度,对能够接触和获取到商业秘密的电子设备和软件等,也应当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访问等措施。
③留存员工侵权证据,主张侵权责任
企业一旦发现员工在职期间有违反保密义务的行为时,第一时间就要搜集和留存到员工侵权行为的证据。比如像邮件、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同时也要明确员工侵权行为导致企业的损失,如果损失无法计算的,建议可以依据员工从侵权行为的获益为参考进行主张。
最后,小黄鸭觉得
不仅仅是职场人要有维权意识
企业更要增强维权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稿源:芯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