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HR最近头痛极了
招人进度一点动静没有……
自信满满发布招聘信息后
打开一看,投递量还是0......
简历投递量就是上不去,
怎么样才能有效提高招聘效率?
嗖嗖酱和大家讨论一下~
01
招聘问题大公开!
HR努力的方向不太对?
1. 无目的的广撒网
在被问到如何完成在急招任务中快速寻求到人才,多数HR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三个字,广撒网。
在一切常见的渠道或者招聘平台,进行铺天盖地式的分发。每天电脑前坐八小时,手机不离手的等待心仪人才邀约,一旦有所回应马上邀请而来,高强度、全身心投入到招聘工作里面。
这样一定可以找到合适人才么?答案是不一定。
快速、急于求成的求才模式,人过来了,面试了,却没有几个适合的人选,最终带来的是时间和精力的双重浪费。
2. 套模板写的招聘信息
很多HR走入了一个误区:关键信息表达清楚就好,形式不重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市面上有大把招聘信息模板,所以有很多HR选择了沿用他人模板,事实上,这是一种降低效率的行为,会使整体招聘信息缺乏个性化和吸引力,导致职位描述显得枯燥和通用化。
这种做法无法准确传达企业文化和职位的真正要求,也难以引起求职者的共鸣和兴趣。结果可能是收到的简历数量有限,且不一定符合岗位特性,从而延长招聘周期,降低招聘效率。
3. 寻才只是靠平台
据资深HR表述,至少有80%以上的HR要么被动收取简历,要么主动搜索的公开平台简历库,如果脱离开这些现成的“库”,或是招聘的职位较难,他们就会一筹莫展,这是人才寻访的技能太单一。
02
如何提高招聘效能?
资深HR有高招!
1. 设置关键词,利用平台精准定位人才范围
求职者在招聘网站搜索职位时,显示结果是根据关键词的匹配度进行排名的。
企业设置的岗位关键词与求职者搜索的关键词匹配度越高,企业的招聘广告就会显示在前面,求职者点击查看的几率就越高,投递简历的机会也越大。
此外,如果岗位关键词够全面,被搜索的概率越高,企业曝光在求职者面前的频率也就越大。因此,岗位关键词不仅要精确,还要全面。
关键词来源可以通过几方面选定:
(1)从岗位名称、岗位描述中提取
如招聘“美容导师”,需要负责销售工作,要求“有一年以上日化线销售背景”,那关键词就可以选择岗位名称“美容导师”,同时,还可以选择岗位职责中的“销售”,岗位要求里的“日化线销售”等作为关键字。
(2)选词需大众化
提取关键词时,需要考虑关键词的熟知程度。如果选择关键词熟知程度较低,譬如为企业专有名词,将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利用关键词搜索的可能较低;二是平台算法推荐中,职位获得展示的机会比较少。
(3)关键词不宜冗余
关键词不宜过长确保能完整、简易的进行展示。
2. 招聘信息简明清晰,拉高人才吸引力
在平台关键词定好确定人才范围后,算法会将求职者引进公司的招聘页面。此时招聘信息就非常关键了。文案内容将影响求职者是否投递简历。
关键在于几点:
(1)信息全面:对于公司简介、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薪酬福利、工作地点、上班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需要全面准确。
(2)保持更新:招聘网站上每天发布的招聘信息成千上万,企业的招聘信息一不小心就会被刷下去了,所以就需要HR经常刷新,一是保证广告不沉底,二是保证页面信息是最新的,让求职者知道企业仍在招聘。
(3)突出优点:公司福利,如休假、年终奖等可以进行重点突出,增加吸引力
(4)表达新颖:对比单一的模板使用,耳目一新的表达更能打动广大“零零后”求职者的心。
3. 招聘外包,更加精准高效
比如乾通嗖嗖RPO招聘服务:完成整个流程仅需一周,甚至更少的时间,交付体量最高可达每月数百人。
招聘外包的优势远不止为企业节省成本。
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人才招聘流程的每个阶段,从而形成一种精简,高效且经过充分优化的招聘策略,帮助HR完成业绩指标的同时,快速匹配企业人才需求,从而推动企业整体业务的提升。
4. 拓宽招聘渠道,建立企业人才库
除常用的招聘平台、外部渠道外,还有内部渠道与个人渠道。
- 内部渠道主要是内部推荐、内部培养和公司自媒体发布招聘通知传播。
- 个人渠道即HR建立个人人脉圈,与其他企业HR共同建立HR朋友圈,与人力服务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形成人力资源朋友圈。
怎么有针对性利用不同招聘渠道?
1. 内部渠道有利于形成内部人才的良性内循环
2. 网络招聘渠道是HR的主攻方向
3. 人力资源服务(招聘外包)渠道主要用于招聘量大、中高端岗位或者难招的岗位
HR根据公司行业与岗位内容,主动选择与拓宽招聘渠道,并非单一选择外部招聘网站,同时将所收到的简历进行分类和存储,这样可以在有招聘需求时快速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提升招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