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员工填了入职登记表
就等于签订了劳动合同吗?
和嗖嗖酱一起来看看相关案例
01
案例详情
2022年3月9日,小韩入职某养老院担任护理员从事照料老人工作。入职时,小韩填写了《员工入职登记表》,包含一系列个人信息。小韩提交拍照留存的《员工入职登记表》(A4纸,另一面空白),养老院提交的《员工入职登记表》(原件,A4纸,另一面为“约定责任与义务” ),均为打印文字,小韩对养老院提交的背面内容为“约定责任与义务”的《员工入职登记表》不予认可,陈述其在签订入职登记表时并无所谓的“约定责任与义务”内容,认为是养老院之后自行打印添加。小韩工资由法定代表人李某于每月15日银行转账给付,小韩和养老院就加班工资数额存在争议。
本案诉讼前,小韩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养老院给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经裁决后,双方均不服,提起诉讼至红桥法院。
02
法院判决
法院经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养老院与小韩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关键在于养老院所提交的《员工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双方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
该份证据一面为《员工入职登记表》,均系小韩个人基本信息,表格底部为填表人、日期的确认;另一面为“约定责任与义务”的打印内容,除形式上体现为一页纸张的正反面外,无法体现是养老院与小韩就双方工作内容、工资标准、合同期限等内容进行协商确定而共同签订的具有劳动合同本质特征的书面文件。
最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支持养老院给付小韩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
03
HR需注意
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劳动合同,核心在于是否具备劳动合同必备要素。首先,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进行判断,是否包含有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其次,判断该入职登记表是否为双方合意。上述案件中,劳动者基本信息内容一页有劳动者签字,但另一页事关劳动者权利义务内容却均为打印字体、无签字确认,且与劳动者所持版本也有所不同,无法体现出劳资双方就提供劳动、劳动报酬等关键要素进行协商沟通,进而也无法以此认定视为双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版权信息 | 来源:整理自红桥法院、天津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