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人社局发布了《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停机切换公告》,明确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定于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18时停机,切换至全国养老保险统筹信息系统。
大家需要注意,这不仅仅是个系统停机公告,更重要的是北京市社保将切换至全国养老保险统筹系统。
这里可能就有人问:
- 社保全国统筹是什么意思?
- 社保全国统筹是不是意味着养老金全国都一样?
- 社保全国统筹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一起来看看~
01
切换社保系统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完成
8月31日,北京人社局发布《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停机切换公告》,明确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定于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18时停机,切换至全国养老保险统筹信息系统。
政策原文:
http://rsj.beijing.gov.cn/xxgk/tzgg/202308/t20230831_3240184.html
公告中明确:
2023年9月25日18时至10月20日0时,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相关业务将暂停办理;其中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业务从10月13日18时至10月20日0时暂停办理。
2023年10月14日18时至10月24日0时,人力资源市场系统同步调整,部分就业类服务暂停办理。
除了社保业务不能办理,大家也需要关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个关键词。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在老有所养方面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截至2023年8月31
补充:
目前,养老保险基本处于省级统筹的阶段,也就是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养老保险是单独管理运作的,相互之间并没有打通。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的养老保险政策统一起来,一起进行管理运作,包括缴费政策的统一和退休待遇的统一。这样,养老保险的运转会更加高效,作用进一步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都在全国统筹的范围内。因此,无论大家缴纳哪一种养老保险,都可以享受到全国统筹后带来的福利。
02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
到手的养老金会一样多吗?
或许很多人会问,所谓“全国统筹”是否意味着大家拿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其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不意味着大家到手的养老金一样多。
首先,养老金全部来源于三个渠道:
- 基本养老保险,也称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
- 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即养老保险第二支柱;
- 商业养老保险,即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前身,就是在前几年完成的省级统筹(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是指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但这不是指待遇的统一。
目前各地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可以看出,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资、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三个因素挂钩。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样,社平工资存在较大差异。
03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
有什么好处?
一、养老金足额发放有保障
全国统筹后,养老基金可以由国家统一调配。
部分城市经济发展好,年轻人多,老年人少,养老金缴费多,余额充足;
而有的城市经济发展差,劳动力少,留守老人多,缴费收不抵支。
国家这个时候就能把多余养老金进行合理利用,减少国家经济压力。城市发展差的城市,也不用担心因为养老保险费收益少,导致发不出去,涨不起养老金的问题。
二、异地办事更便利
在全国统筹实现后,全国使用统一的养老保险系统,资料有错误,能及时更改,要办理转入转出,也能跨省直接办理,不用再跑回家乡,找原先单位要各种证明再往返多地办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路费成本,对于异地打工人将简化办事的繁琐问题。
三、参保安全性更高
全国有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强化监督考核后,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合规地办理收费和养老金发放,不会再出现部分人员中饱私囊,导致已退休人员养老金少领、难发放的情况,切实地保证参保人的利益。
四、缩小地域差异
各个地区的养老保险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退休金政策是根据各地区工资差异合理制定的。因此,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缴费标准,但对于贫困地区的扶持,如全国资源的统一调配一样重要。
国家统筹并不意味着全国各个地区的每个人拿到的养老保险金额一样多。公平分配意味着仍然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