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员工朋友圈吐槽被解雇要求赔偿16万!

2023-08-01 10:43

我是HR小黄鸭,一个爱冲浪的职场人

带你关注热搜、吐槽八卦、记录生活


HR小黄鸭保持在冲浪吃瓜的一线,咱们随便闲聊,不上升高度哟。职场人在工作中难免会吐吐槽发泄下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居然,有人因在朋友圈中疯狂吐槽公司而丢了工作,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案件回顾


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披露的判决书显示,耿某某原系北京某医院有限公司员工,2020年4月30日,耿某某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为:“X听说过借钱发工资的吗,你XX要是不借是不是我还得倒贴你们呀,一天天的,我XX准跟你们这玩儿呢,行那就玩儿呗”;耿某某回复同事的朋友圈:“体检费涨了那么多,翻了两倍,每天体检人也多了那么多,XX的工资倒少了,这XX不是玩儿闹呢嘛,合着干再多的活儿,挣再多的钱跟咱们X关系没有!”“这么缺德,小心继续遭报应”;

医院向其送达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称其在自媒体上散布医院体检费翻了两倍等不实谣言,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有辱骂单位、恶意诽谤、诋毁诅咒、制造事端等事实,给医院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违背了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基本职业素养,故将其解雇。


对此,耿某某向北京顺义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医院: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10.8万元;支付延时加班费1万元、双休日加班费4.2万元等,上述合计16万元。不过,仲裁委并未支持其诉求,耿某某不服,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


耿某某认为,其通过微信朋友圈形式发布事实,其发布内容并未体现医院的字样,以及发布内容没有针对医院,并且其发布的对象只针对于经过其本人筛选的特定的4人可见,故此不存在医院在仲裁期间所陈述的传播范围广一事实。


一审、二审法院:解除劳动关系合法


HR小黄鸭要提醒企业管理者

对于员工在微信群或朋友圈

吐槽公司、公司高层的行为

是否达到严重违纪的程度,

是否能够被开除的判定

证据链要非常完整

既要有员工损害他人声誉的实质证据

也要有可依据的公司规章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

公司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有效

网友热议

“这也不能说是吐槽了,已经属于散布谣言了”

“先别说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真想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没有证实的情况先发朋友圈了,他明明可以去劳动仲裁举报啊”


对于散布不利言论、公司谣言的员工

在司法实践中,企业辞退这类员工

往往会产生劳动争议,被判定违法解除

有些用人单位没有相应规章制度作为依据

同时,员工散布消极言论也不好举证

无法界定这些言论造成了多大的不良影响



企业如何预防员工

在公开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

1.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员工职业道德培训

公司在制度层面上,要在规章制度中明确不当言论的定义及类型,涉及到公司言论的限制性要求等。提供员工正当的申诉渠道、发表渠道,建立健全员工网络言行的规则。同时,可以聘请内部人员或外部专业人士,组织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培训。


2.建立有效的员工沟通渠道

职场生活中,员工对公司或领导产生不满,是不可避免。但任其发展,小问题就演变成矛盾。当员工无法通过正式渠道发出声音时,容易转向网络发泄情绪。因此,要注重员工沟通渠道建设,定期组织部门会议,部门管理层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听取员工想法。


3.人力资源部可以开通员工申诉渠道,对员工反应的问题进行客观调查,让员工有地方申诉,增加了解的机会。


4.客观判断不当言论违反职业道德严重程度。一般员工发布不当言论,更多是自身情绪发泄,实际不具有主观恶意。员工发生发布不当言论,对其影响程度应有客观评估。按最少侵害原则,提醒在前,警示在中,处罚在后。

嗖嗖一下 快人一步
填写表单即刻安排专家与您联系
预约乾通嗖嗖专家
×
立即预约体验
我们会尽快电话与您联系
*
*
*